中国·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藏品鉴定接收邮箱:2624813430@qq.com 3136769925@qq.com 电话:029-33756988
网站首页 德藏资讯 鉴定证书 藏品商城 收藏论坛 收藏投资 德藏博客 展会资讯 收藏名家 关于我们
Home News Appraisal certificate Shop BBS Collection Of
Investment
Blog Auc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Famous Artists

About Us

相关信息  
·古人写字为什么从右边开...
·元代王蒙《夏山隐居图》...
·品王翚杏花春雨图(图)
·传说中的齐白石《山水十...
·齐白石的作品究竟贵在哪...
·文人画概念对中国画的毒...
·中国书法是一种创造艺术...
·工笔画的表意与写意
·书法:直抒胸臆的笔墨世...
·水墨不是一种媒介是一种...
·可见草书下笔,不求过速...
·古旧书画收藏别轻易别揭...
·梅兰竹菊是中国古人的自...
·书法家张铁良作品欣赏
·常凯居士——王凯的书法...
·常凯居士——王凯的书法...
·字画收藏:冰火两重天
·书画鉴藏有哪些要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书画

陶冷月《松崖悬瀑图》的跨国情缘

来源:不详 | 作者:陶为衍 | 时间:2013-09-24 | 浏览:960次

                             

  陶冷月《松崖悬瀑图》

  一幅绘画作品除了其固有的艺术价值外,往往还蕴含着更大的史料价值。收藏一件艺术品,在欣赏之余,探寻其背后真实的故事,有时会得到莫大的收获和惊喜,这才真正能体现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先父陶冷月的《松崖悬瀑图》就是个例证。

  《松崖悬瀑图》是先父绘于发笺上的一幅水墨画,作品高41.8厘米,宽26.1厘米。画面上一泓清泉淙淙下,两株苍虬崖顶占,幽幽山迳通亭榭,隐隐远峰笔底现。左上题:划然长笑惊破梦,碧云散尽山丛丛。冷月灯下戏作。钤印“陶镛”白文。右侧题:辛未新春赠吉川先生正之,冷月陶镛。钤印“月”朱文。上款吉川先生即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先生。

  吉川幸次郎(1904-1980)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文学研究家,尤以元杂剧研究、杜甫研究等方面的卓著成就而著称。他是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

  吉川幸次郎在中学时代对中国文化就情有独钟,并开始学习汉语,他把父母所给月支的四分之一用来买中文书籍。192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京都大学,入学前他孤身一人来到中国,在上海他去了东亚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又到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地旅游买书。在京都大学就读时他选修中国文学,师从著名汉学家“京都学派”创始人狩野直喜教授,1926年毕业。1928年4月,他到北京留学,第一年埋头学习语言,第二年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做旁听生,拜杨锺义为导师,从马裕藻、钱玄同、沈兼士等教授,专攻中国音韵学、经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等课目。北京的留学生涯,对他在治学和行为上产生很大的影响。三年中他除了学习,就是到琉璃厂、兴隆寺的书肆访书买书,把文部省每月200日元奖学金的五分之四用作购书款。他不仅访求到不少汉籍古本珍本,还与一些书店老板交上了朋友。三年后结束留学回国时,寄书邮资就耗去了一个月的奖学金。

  留学结束前吉川去南方旅行购书。农历正月初一到达南京,在那里拜访了黄侃,由黄侃约见了吴梅,吴梅又写信介绍他到苏州拜会学者李根源及潘世恩、潘祖荫的后裔著名藏书家潘景郑兄弟。他又经扬州,到高邮探察王念孙、王引子宅邸,赴宝应会见刘宝楠后裔,还去了淮安、杭州等地。回国后他任教于母校京都大学,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仍然穿着中国的长衫,说话一口京腔,举手投足犹如中国人,被京大教授误认为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吉川上课和演讲时,将日本称之为“贵国”,而“我国”指的是中国,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把中国文化作为自己本国的文化来从事学术研究。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许多京大学人因反战而被投狱,吉川幸次郎也因亲华而受到监视,但他仍埋首于学术研究。中日恢复邦交后,1974年郭沫若率中国文化访日代表团访问日本。翌年3月,日本政府派吉川幸次郎率日本文化使节代表团回访中国,并以珍藏《永乐大典》残卷原式影印本赠送给中国社会科学院。3月29日郭沫若会见并宴请吉川及代表团一行,4月5日受到邓小平接见。访华期间代表团还赴西安、桂林游览访问。4月7日吉川率团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吊唁董必武的追悼会。1979年4月曾再次应邀访华。1980年4月8日逝世。

  笔者为编著《陶冷月年谱长编》搜集素材时,曾在网上见到吉川幸次郎在华留学时接触过的文人中有画家吴湖帆、陶冷月,但查阅他《我的留学记》一书,未见相关记载,这段史料就没有贸然录入年谱。今年4月,京都博物馆学艺部西上实和吴孟晋两位先生,在《吉川幸次郎全集》中找到了这一史实——全集第二卷卷首插页上载有一幅陶冷月绘于发笺上的山水画,即《松崖悬瀑图》。在该卷的“读画绝句十五首——我和中国画”一篇中,吉川先生作七绝一首:“崖悬树倒瀑淙淙,知子性灵丘壑浓。握手病床言别后,沧田碧海事从容。”引文中记叙了得画经过:“我在苏州还结识了另一位画家陶冷月。陶略长我几岁,是个谦和真诚的年轻人。离开苏州前,我前去告辞,陶正患感冒卧病在床。在病房会见时他赠我一件小幅飞瀑图,我们相约重逢。这便是我在篇首中提到的两位中国友人赠画里的一幅,堪称绝品。尔来二十有七年,时局动荡多变,重逢依然未能如愿。” 原来他们不但相识,还赠画留念,相约重逢,时隔二十七年后吉川先生又追忆并记叙了当年结交的情景。

  在“读画绝句十五首”篇首,他记述了与中国画的接触:“编辑让我随便写些什么,于是我就欣然命笔,写点和中国绘画接触的回忆。留在记忆里的接触并不多。说实话中国绘画是我不擅长的领域,或者说整个绘画领域是我的弱项。人们把没有乐感的人称之为五音不全,我之与画情形亦然。我对中国绘画几乎未曾有过积极的兴趣,其结果是中国的书籍我收藏了不少,颇可引以为豪,然而中国的画却一无所有。我手里只有两个中国友人赠我的他们自己的画作各一幅,以及父亲遗物里偶存的张之万的山水画一幅,仅此而已。这一切都缘于我的古怪性格。

  弥叹赋性太奇觚,心尝不曾于画图。

  千卷收书聊自傲,前人墨戏半帧无。”

  另一首描述当年在苏州潘府看吴湖帆作画的情景:“大学毕业两年后,我去中国留学。同中国画的接触仍然很少,但告别三年的北京留学回国途中路经苏州,正逢春节,几次受清朝工部尚书潘文恭公世恩曾孙潘景郑兄弟之邀,参加他们的诗酒文会,在那里遇到了画家吴湖帆。吴乃日清战争时的中方主帅、金石学大家湖南巡抚吴大澄嗣孙,潘氏的姻戚。当晚,在潘氏楼上灯光下,吴挥毫作远山帆影一幅。虽为寥寥几笔之作,但于我而言,看中国人作画这是生平绝无仅有的一次。

  尚书池馆酒杯繁,绘事尤推巡抚孙。

  聊展素缣斜点笔,归帆已到夕阳村。”

  《松崖悬瀑图》的上款提示,吉川与陶冷月结识于1931年春节,那时陶冷月由上海携画作到家乡苏州,在北局青年会举办为期半月的画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陶冷月与日本友人交往甚频,曾前往上海日本人俱乐部参观日本画家津田青枫、近藤浩一郎、九里四郎的“三条会绘画展览会”;应日本驻苏州领事松村雄藏之邀,观看“松山致芳新日本画展览”,并作《观松山氏之新日本画》一文评述;作品曾参展第四届中日联合书画展览会。二十年代出版的五本画册都是由日本出版商珂罗版印制的。九一八事变后,陶冷月断绝了与日本画商、出版商及友人的联系。此后因时局动荡变幻,与吉川先生也就失去了联系。

  京都博物馆西上实和吴孟晋二位先生还告知,吉川先生的哲嗣吉川忠夫与他父亲一样,也是研究中国史学的著名学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日本学士院院士,专攻中国中世思想史。父子两代院士,又都是著名汉学家、日中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可谓难能可贵。笔者经多方打听,觅得联系方式后即致函吉川忠夫先生,他接信后专程从京都赶到神户兄长家检出此画,并于5月24日在京都大学乐友会馆约见。吉川忠夫先生长我七岁,见面时我奉上了刚出版的《陶冷月年谱长编》,叙谈中他知道我正在为父亲陶冷月诞辰120周年筹备画展,便诚挚地将这幅画回赠予笔者,对此盛情,使我深为感动。笔者回国前他还来信说:“上次所归还的画作,请您作为先考与尊大人往年友谊之纪念,保存下去,贵门子孙永远宝爱。”

  《松崖悬瀑图》虽大不盈尺,然经历了间隔八十二年的赠予与回赠,承载着中日两代友人的世纪跨国情缘,使这幅作品显得更为珍贵。


网友评论 ()我也要发表评论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CopyRight 2008 -2015 www.decangwang.com | 陕西德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德藏收藏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朝阳一路美景江南3-3-601 信箱:2624813430@qq.com 电话:029-33756988
 陕ICP备15001923号-1 西安网站建设:力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