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玉器鉴定(2)
您是本帖第1798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个月 12 天 7 小时 35 分 12 秒
皇家兄弟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7
金钱:80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玉器鉴定(2)

玉器鉴定11

玉器的沁色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即使为同一色彩,也可能呈现不同的色差,仔细比对这些色彩及其色差,会对我们理解玉器的沁色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用能被大众审美心理接受的语言来命名玉器的沁色,也能领悟玉器的沁色带来的审美愉悦,从而加深对玉器沁色的理解。

请看下面一些图例,或者呈现不同的色彩或色差,或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述玉器的沁色,让人对玉器的沁色有一种美的享受。

下面的两张图为不同色差的黄褐色沁。

土沁,一般认为,就是黄色沁,我们认为,它不完全等同于黄色沁,我们讲的土沁,是指仍旧保留土的物理特性,粘附在玉器表面的土质。看上去仍旧是土,但即使用钢刀或水煮也不能把它从玉器上剥离,它已经完全和玉混成一体。

下图的战国双龙首璜,右上角的一缕沁色,更是使这件玉器凭添不少妩媚。这条似龙身委婉曲折的咖啡沁色,其美感恐怕就不是文字所能表达了。

玉器鉴定12

萝卜青菜,各人喜爱。一件玉器,它的沁色可以是单一的,也可能是五彩缤纷的,有些收藏家就特别喜欢多彩的沁色,这种审美情趣,应该和收藏家的个性有关。右图的玉璧,它被沁成红、黄、绿和黑等等色彩,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也不一定喜欢,这就和收藏家的趣味有关了。

下面的玉器就有各种沁色,红沁、绿沁、褐色沁,喜欢不喜欢?

下面的玉器就是单色沁,以颜色命名还是取一些更文雅的名称,就看收藏者自身的修养了。

下图的金属沁,命名什么好呢?

下图的黑沁。

下图沁色称为枣皮沁好吗?

玉器鉴定13

在介绍了玉器沁色的一些特征后,有必要讨论一下玉器沁色的形成机理。

古玉的受沁

古代玉器在成形后,不管是埋入土中,还传世盘玩,都会发生变化。这种成器后的次生变化,就是人们俗称的“受沁”。

古玉不受沁的情况极为少见,所以,对于古玉收藏家来说,了解玉器受沁的情况和机理,对于认识古玉有很大的帮助。

皮壳和沁色:

古玉并非制作成玉器后才会受沁,玉料在成矿之后的漫长地质年代中,若处于地表或者地下浅部,也会发生某些次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被说成“皮壳”;

次生变化如果也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也就是说和古玉受沁的情况类似,那就很难区分皮壳和受沁;

玉料在开采前所受的次生变化与古玉成器后的受沁其成因相类似而难分;

玉矿在生成时至矿体边部因温度与压力骤降,所生成的玉根(皮)与成矿后遭受次生变化的产物,也很相似,所以也难以区分。

首先界定古玉的受沁过程

这里所指的古玉是指真玉之软玉,也就是“闪玉”;这里所指的受沁,是指没有外来成分的入侵。

其次说明古玉的受沁表现:

古玉的受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玉质透明度的变化;

2、玉料颜色的变化;

3、玉器表面光泽的变化。

变化的发生

古玉在其受不过程中,发生的三个变化,并非同时产生的,首先发生的变化是玉质透明度的变化;

其次发生的变化是颜色,即玉器的颜色慢慢变白;

最后发生的变化是丧失表面光泽,即表面变为粗糙,甚至朽坏 。

玉器鉴定14

古玉的受沁机理

§古玉的受沁取决于两个因素,取出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

§内在因素即玉料本身的材质。古玉的材质一般分为:

1、真玉,透闪石,即链状硅酸盐的软玉;

2、假玉,叶蛇纹石(层状硅酸盐);

3、假玉,石英(架状硅酸盐)。

§外部因素即玉器成器后所遇到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就是玉器所处环境的压力、酸碱度、湿度、气氛以及和化学物质的接触情况。

玉质和受沁的关系

§在相似的条件下,玉器容易受沁的程度排列如下:叶蛇纹石>透闪石>石英;

§出土的玉器中,石英所制的玉器,一般受沁较浅,甚至有基本未受沁的;

§出土古玉中,叶蛇纹石制品,基本上受沁严重,还未见到完全未受沁者。就是保持玉质的半透明度和保存一定颜色的浅沁者也很少见到。

§以上的排列似乎说明,玉器的受沁和玉质本身的硬度有关;

环境、材质和受沁的关系

§相同环境下,不同材质的玉器,其受沁的程度有着显著的不同。

§红山文化遗址辽宁牛河梁二区一号冢四号墓出土的三件玉器,其受沁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这三件玉器由不同的材质制作;

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玉猪龙和马蹄形器的放置位置

§马蹄形器和右侧的猪龙都是透闪石软玉所制;

下图为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出土的马蹄形器受沁情况

§另一个猪龙为蛇纹石假玉所制。

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右侧玉猪龙受沁情况

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左侧玉猪龙受沁情况

相同环境下相同玉材的差异:下图是公元前3500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出土的玉璜,同一遗址所出的相同软玉,也因局部条件及矿物显微结构的差异而受沁程度不同。

同一件软玉制器的不同部位,也常出现受沁程度不同————图为扬州邗江甘泉姚庄101号汉墓出土的玉剑璏(wei),就总体而言完全未沁,但局部有裂缝处有沁。

玉器的堆集密度和受沁的关系:软玉的堆集密度决定了其受沁的程度。堆集密度系指透闪石——阳起石雏晶的堆集密度,因软玉不是矿物单晶体而是矿物集合体,堆集越疏则质量越劣,而越是容易受沁。这就是软玉受沁的内在原因。

由此可见,玉器的受沁情况是复杂的,不管玉器所处的环境和玉质,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相同的玉质也会产生不同的受沁情况。差异是永远存在的。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2/11 13:52:31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4 小时 58 分 44 秒
jyb821024


等级:新兵
头衔:初学者
帖数:5
金钱:26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没有图片啊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2/13 0:53:54×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 个月 3 天 23 小时 10 分 19 秒
仓伤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36
金钱:143
Y 币:0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看不到哦?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12/16 16:40:42×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3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218750 秒 数据查询:12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