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怎样认识和鉴定鎏金古币
您是本帖第2720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怎样认识和鉴定鎏金古币


在古币界和瓷器、玉器等各个门类中,实际上共犯一病,就是人们认可和明白的多为普品,而真正的精品,却不被认可。这主题原因,仍是缘于专家。
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不仅有金币,并有大量的鎏金古币和银币,而且鎏金古币贯穿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全过程,包括历次农民起义军所铸钱币,皆有鎏金币存在,而最多的王朝当属宋徽宗时期。
鎏金币由于各个时期的含金量不同,鎏金的技术水平不一,有的至今完整,有的却只在棱郭处,可见鎏金痕点,总体来说鎏金币的品相只要是完整的极其好辨。那就是整个币面上如被包裹了一层塑膜,钱币的子口呈现圆弧状,不像一般的普币那样棱角分明,鎏金币由于整体被金水包严,因而出自干旱地区或大漠之地的古币,整个钱币呈现红状(金泛红斑),其币内部铜质等不会流失,因而重量保持不变,不像普币一样,铜质因潮湿而流失,而有轻飘之感。鎏金币碰击为亮铜声,由于鎏金币不易生绿锈,总然后,也是点块状浮锈,这是鎏金时有气体而形成气孔,在漫长的岁月中,内在的铜质,与潮而生锈,沿着气孔溢泛出的绿锈,向外逐渐衍生,由于其他的部位是金,所以只形成了浮锈,这种锈斑稍擦及掉,这种现象包括多数出过书的大名头的作家,见之必以假而断,其实那正是鎏金币的特征。鎏金币由于有的工艺技术不过硬,因而脱落现象严重,如:汉、王莽时代的小板、“国宝金贵 值万”其实是鎏金币,但由于它的币面出现了脱落现象,锈斑奇特,反倒四处被认假,其实为鎏金之币。
鎏金之币难以被认可,还是应其稀少,另一方面受到了传统的红斑绿锈理念的影响,当然我们说以红斑绿锈认定古钱币不为错,问题是,我们常会做到了正确的一,却否定了正确的二,形成了一种停滞不前的错误,这种现象,在文博领域中的很多门类都会出现。
鎏金币的另一个鉴定方法,将其放在白矾水中,一会表面浮锈会自行脱落,这时用高倍放大镜观其币面,鎏金币为五彩缤纷之光泽,手感则发软发绵,搓拭币面后,自搓手指会有滑石粉之感,此谓鎏金币也。
鎏金之币多出现在开炉大钱,镇库币以及赏钱,宫廷花钱和名贵币类以及流通的小平类,他们应属极其名贵的品种,很多鎏金之币,古钱币谱中不曾记载,于是它们长时期未被引起重视和注意,事实上,的确真是存在着,并且实为国宝,相信更多的人在掌握了认定方法后,可以一举多得。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0/5 20:28:36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22 小时 57 分 25 秒
我佛真身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52
金钱:4773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我们欢迊学者型专家,学识渊搏,见解细微,涉及广泛,增加藏友们的知识,欢迊!!!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0/6 12:46:51×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天 10 小时 15 分 39 秒
收藏文化问不倒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256
金钱:5547
Y 币:0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我国从西周就开始有钱币用金制度,用选矿方法规定半金币金,都是造币用铜,历朝都会把币铜铸成定型量值的长方,方形,归于国库。用壁去统战征收,地方用壁的征量到朝廷换取币金和钱范,到地方铸造分发到民间。造币从古周到清代,以金银铜铁的含金量分有等级制度,因此在高等级春秋时代加以鉴金是统治阶级高层用币,至于古币含量金属成分多,都是矿生源的天然关系,不属科研结果。因为币的用金,属每朝定制,分发是从官和地方行政分布,所以研究含量,可分析出皇权统治结构的政治权衡力度与严明程度,从冶炼的生产力金属多色性可找出皇权用金的生产力发展不同的地方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0/7 10:26:56×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3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09375 秒 数据查询:12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