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探究清代官器中部分冷裂纹的形成与定位
您是本帖第1258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2 年 1 个月 2 天 15 小时 27 分 19 秒
李言


等级:中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536
金钱:7736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探究清代官器中部分冷裂纹的形成与定位

这里所言的冷裂纹是瓷器成型后,在漫长的岁月中自行开裂,且开裂部一是在器内,二是在器底(与它处开裂和宋瓷二次开裂无关),清代时康熙青花多出现于器内,乾隆青花多出现于器内和器底(雍正朝少见),而这种冷裂纹都与撞击等无关,是在自然传世中遇冷,受热自行开裂的行为。通常凡此种特征存在之器,又皆为官窑之器,那为什么官器中部分器种会有和出现这种特征呢?

我们知道,古瓷中的外部开裂总体与烧制温度冷热变化以及与胎釉间收缩系数不一致有关,当然,像宋哥等,那是与一次烧,二次烤,三次烘有关,这里所言的冷裂纹与烧制过程的变化无关,完全是另一种状况,这些器外部不开裂,而是在器内与器足底,并且多出现在青花器上,比如,康熙青花如笔筒类,乾隆器如香炉类,而乾隆青花中的梅瓶类都只出现于器底,上述三类器中,前两者的共性点是胎骨为玉粉结构,高温成器,击之为金属声,较同类不开裂之器超重,康熙器内釉面白中泛青油之光,乾隆其内易微泛水波绿,如果我们说他的成因是胎骨是为玉粉结构之故,然而令我们感到诧异的是这种足底冷裂的乾隆梅瓶之器却都是胎骨富有弹性,而且,假如有一点功力之人,压之器表,稍一用力,整器会有颤动之感,显而易见胎骨是一种缠绵之状,那么我们如以此种胎骨来确立是因胎骨的缠绵之状而构成了足底冷裂,那么,玉骨之胎之器的开裂又是不该出现的,而且康熙的笔筒与乾隆的香炉类足部却又皆不出现冷裂之纹,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困惑不解,难道是器内的釉水中由于填加了过于硬而又少了拉力的元素?使得整器在遇热整体膨胀时,器内与足底出现收缩系数不协调之故,从而出现了冷裂纹,这是值得探究的,而且它的成因也让我们对古瓷后天的多元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现实中,冷裂纹器应是康熙与乾隆朝官器青花器中真实存在的一种特征,而且此类器种无假,并在他朝与彩瓷中少见和不见,这是真实的。当我们真实弄清冷裂纹的出现与形成之根本时,也许我们便会对这类器种有一点更清楚的认识,因为,他们相对为官器中的上品,愿我们把冷裂这一特征作为鉴定中的另一种认定方法参考进去,从而拓展我们的思路,使我们在收藏路上走的更远。(本文来自德藏收藏网http://www.decangwang.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5/3/1 11:47:33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天 0 小时 24 分 55 秒
清音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52
金钱:164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李老师,我家有一雍正粉彩描金开光婴戏仕女文燕耳瓶,麻烦给鉴定一下是否正品?能留下你的或者助理的联系电话吗?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5/4/16 10:13:54×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2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09863 秒 数据查询:11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