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为什么同是进口苏料发色却千变万化
您是本帖第1100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2 年 1 个月 2 天 15 小时 27 分 19 秒
李言


等级:中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536
金钱:7736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为什么同是进口苏料发色却千变万化

应当说,上至唐,下至成化中早期,这整个一个历史阶段,作为青花用料,总体而言都是使用进口苏料的(目前资料显示,还没有发现使用它料的记载),那么,为什么同是一种青花料所发出的色种会千变万化呢?构成发色不同的成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知道青花的发色与温度有关,而当温度达到一定的高度,相对稳定的恒温时段时,青花钴料才能还原成色,假如胎骨致密,青花发色会是稳定的,而胎骨疏松时,色种会沿胎骨疏松的间隙部下沉,而色种的量化变少时,自然影响它的还原成色,由此可证明青花发色,也与胎骨致密与疏松有关,同时,是否恒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根据这一定理,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唐代邢窑青花发色要比宋青花发色纯正,原来唐邢窑器的胎骨是溶入了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宋青花则是一元配方,宋青花不仅温度不达,而且,由于胎骨疏松,故青花发色为黑灰色。

另一种因素是,当我们看到自元以后到明永宣以至成化时,为什么都是在二元配的情况下,青花的发色差别依然很大呢?我们知道就苏料本身而言,是三种伴生的矿质为一体的,内质是铜、铁、钴共存的,自然界的矿带是如水渠式的,有宽有窄,而这三种矿质也会如同渠水一样,这一段你多我少,下一段你少我多,于是发掘出的矿料也决定了成色差异。而作为工匠而言,是有什么料就用什么料,于是在元早期的青花料里可见铁斑浓重,而爆陷坑点共存,可当进入元至正中期,又有明显改变,发色纯正而铁锡斑较少,这应是在生产工艺完善的同时而青花钴料货源充足时,进行了筛选运用的结果,应当说在元至元中期以后,人们就明白和掌握了这种方法,规避了不足,从而一直采用了较科学的方法,于是如永宣青花同属进口苏料却不会再现元青花那样铁锡斑浓重的深陷等特征了。当然,构成青花发色万变的因素很多,但以上论述应当说是比较重要的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从物证显示,自元末明初始,出现了青花钴料与蓝料彩相溶相配使用的青花料,这种料彩色彩明澈艳丽,釉下青花部气泡间结有晶体出现,当属另一种有特性的青花发色种类。

青花发色的多样性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如使用匣钵等,使其受热一致,从而发色整器达到一致,不出现阴阳面等,这都是值得探究的,我们今天的探究,目的是为更准确的鉴定,减少误判,从而使得那些如唐青花和元至元中后期以及永宣、成化青花中发色极佳的精品得以认定,从而更好的去保护和传承它们。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5/2/11 16:31:07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062500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