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这些人必须遭到痛斥
您是本帖第1111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这些人必须遭到痛斥

这些人必须遭到痛斥

人类社会中的各门各类,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论是谁,以至由什么组织以什么名义下什么定论,只要是不科学,不正确的,最终在经过历史事实结论被证明是错误的,到时都会遭到历史的痛斥。

就鉴定而言,最终一定是要经得起历史事实依据验证的。回想一下,仅瓷方面而言曾经有多少被做为教课定论的依据,又有多少是正确的,而又有多少原本自己都弄不懂的人,一批又一批地以各种名义在办学习班,在传授所为的鉴定知识,2007年的某一天,我曾去“文久”拍卖公司,当时鉴定人是李彦军。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其鉴定,感觉不错,于是慕名而去,可现实告诉我的是,不是一点差,几乎在瓷器上如同小学生,可当时他身边带着好几下学生,这样的老师现今还在办讲习班,我无意对他说什么,只是要说事,则必须以例说事。

现今,拾余年来,包括叶佩兰在内办过学习班不少,我见过一位说是从叶学习班出来的人,无论传世品,出土器一个不认识,我问他认识什么,他说能认识课堂上的那一类器物,当然假如说真能认识课堂上类似的器物也还不错,只怕全是为了收钱、骗财根本不已教学为目的,而现今各种不着边的培训班还少吗?试问这不误人子弟吗?

说句公道话,文博领域今天太多的人并不是在真心实意在做文化,而更多地在谋取私利,而且其实根本就不懂,只是死死沿着先人并不完善的鉴定手段,在做一些简单的传授,而这种低技能的传授恰巧,不能适应中华瓷业文化的整体,于是形成了抓其糟粕,取其精华。结果是对古文化精髓的毁灭,相信这一切一定会被后天的历史事实所唾弃。

什么样存放环境下的古瓷最难认

如果我们说古瓷难以识别的可能是多环境下的出土器,其实不然,无论是那一种环境下的出土器都会出现内部结构的衰竭变化,而这一点只要使用高倍放大镜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当然,不同时代的器物,其变化是不相同的,只不过因其出土环境的多变而会出现不同的特征显现,但万变不离其中,最主要的质本点,衰竭逞现则是一定和必然的。

要说难分辩的应是石山洞藏器和窑藏器,而且是未曾坍塌的这种环境存放下的器物,它们由于几百年以来一直以一种恒温,而且湿润环境下滋养着器物。这些器物釉面会光鲜如新。而且其光透射着清彻水晶般的光泽,而由其是那种放置在临近海边石岩洞中的器物,除上述特征外,还有水波纹理会显现在釉面。它们较其它环境存放和出土之器更美,应属天公的造化。

在现实中,我们除了对出土器,由其是上述的出土器会不认识外,其实就在传世器也有一类器物,人们较难认,那就是久置匣盒之中。百年难得打开的另一类名贵器物。而这种器物,不像一直摆放在外面的器物那样会有传世痕,都会有润泽包浆层的显现而是润泽点在器表,这是因极佳的瓷中,瓷胎和釉中浸入了类似玉粉和玛瑙粉等名贵原素,在匣盒日久自溢而形成的特征。

上述两类器物,现今现实中全被多数人以假而断。但其实多是精美至极的文化精品,是国粹,这一点,今后的历史事实一定会给出最明确地答案。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2/10/11 13:18:30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095703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