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探究脱胎瓷
您是本帖第1463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探究脱胎瓷

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从五代到宋定、宋汝到元青花薄胎以及明永乐、宣德、成化和清代康、雍、乾等那些超薄如纸的薄胎和脱胎器,经整体进行一番探究后,便可明白。总体来说,文化的传承是有序的,虽然不同时期配方用料导致了它们的差异性,出现柔、硬、坚、挺、绵等各不相同的变化,但差异之中却又相互有着连带关系,但总体都赋予了时代文化传承的属性脉络,以至工艺进化的传承关系。

一般情况是从五代至宋定以至以后的脱胎与半脱胎瓷,凡极精者多不开片,(当然在宋瓷中有出土后则出现新开片者),那么古人又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应当说我们的先辈们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早就发现并找到了构成釉面开片的根本原因,于是有方法利用开片成纹求美的办法,也就该有避免开片出现的方法,如同永乐甜白料道理一样,据记载其料为15盆料,1盆灰,使内胎外釉的原料尽量保持一致,达到胎釉结合较好的效果。我们从脱胎,半脱胎瓷的断面看出,它们的胎与釉的主体材料接近,这应当是主要成因,其二是合理的成温控制,这样不至于日后因胎釉内外应力变化不一致而出现冰裂纹,所以我们发现传世至今的脱胎或半脱胎瓷,总体击之皆程度不同的属于金属之声,这应当是它们虽薄而不失钢力之本的共性所在。

应当说从五代柴传承到宋、元、明、清薄胎之器是琳琅满目的,历朝历代都有精美之作,而且由于配方的合理性,有的器已经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有的甚至在极高的烧成温度下成器,故而发出硬朗金属声,这在我们今天看来都不可理解,可见当时古人的聪明才智。

薄胎和脱胎器现今传承下来极少甚罕见,因此往往会被许多人误断,相信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脱胎与半脱胎这些皇家宠儿会在不久的将来,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1/8/11 10:17:59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091797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